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,走低碳发展道路,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。《自然·气候变化》的年度数据显示,2011年全球碳排放较多的国家和地区包括:中国(28%)、美国(16%)、欧盟(11%)和印度(7%),中国的碳排放总量世界第一。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,我国碳排放总量高,一方面是由我国能源结构所决定——2011年我国煤炭消费34.25亿吨,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的68.8%,而世界煤炭消费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不到30%,煤炭消费占比过高导致碳排放量大大增加;另一方面,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纵深推进加速了重化工行业的发展,高耗能、高污染行业持续增长,碳排放量必然增加。
原材料工业是碳排放大户,减排压力加大
工业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领域,其中原材料行业又是排放大户。我国钢铁、有色金属、建材、石化、化工和电力六大高耗能行业的碳排放量占工业碳排放总量的71%,其中5个属于原材料行业。虽然近年来原材料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工作已有成效,但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变的现状决定了钢铁、有色、化工、建材等原材料行业会继续增长,碳排放总量将持续上升。
碳减排市场庞大,各国谋求碳交易有利地位
温室气体排放不仅限于政治领域和责任义务,还蕴含着一个庞大的市场,世界各国竞争激烈,逐渐演变成发展权与主导权之争。发达国家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通过采取自愿协议、能源/二氧化碳税、排放贸易、可再生能源或热电联产生产配额、能源效率标准、对可再生能源的直接资金鼓励等措施完成减排目标。其中,征收碳关税方式较为常见,它可以减少发达国家碳密集型产品的进口,特别是减少从中国、印度、巴西等发展中大国进口制造产品,这不仅维护了拥有先进碳减排技术的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,还有利于发达国家抢占新一轮全球竞争的制高点。